当晨曦初露,薄雾轻抚群山,永胜县仁和镇宏德村的山路上已留下了卢金莲串串脚印。作为永胜县人民医院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,她和驻村队员带着医者仁心的温度与共产党员的使命感,用实干与情怀谱写着一曲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。
扎根基层,以脚步丈量民情
每天清晨7点半,已锻炼半小时的卢金莲已在村委会办公室展开当日工作清单。这位每天徒步三公里山路的驻村女书记,保持着雷厉风行的工作节奏:从入户走访脱贫户到规划产业发展,从监督惠民政策落实到庭院环境整治,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急难愁盼。针对全村164户脱贫户及30户"三类人群",她创新建立"一户一档"动态管理机制,确保每项政策精准滴灌。"雨露计划"的助学补助、交通补贴的申领流程、产业直补的发放标准……她总能脱口而出,村民们笑称她是"活的政策词典"。
在走访中,她发现丙甸小组的灌溉沟渠因年久失修导致农田缺水,立即协调帮扶单位永胜县人民医院,争取5万元资金完成硬化工程,惠及140户农户 536人;面对下坪小组村道垮塌的隐患,她用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经费1.6万元先行修复,打通农产品运输的生命线;她积极与帮扶单位对接,争取到了4.5万元的帮扶资金,注入爱心超市,进一步提高了村级为民服务能力,更落实了"爱心扶贫、用行济困、全民文明"的理念。2025年初,卢金莲在与村干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,大山一组部分道路没有硬化,她用驻村经费2万元硬化了大山一组部分村民入户路,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;她还计划再向帮扶单位争取资金,继续完善基础设施,规划建设村史馆传承乡土文化,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。
党建引领,激活乡村振兴"红色引擎"
"农村要发展,党建是关键。"卢金莲深谙此道。她结合派出单位永胜县人民医院的党建品牌经验,牵头制定《宏德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方案》,规范"三会一课"制度,建立党员积分制考核体系,将产业发展成效纳入党员评议指标。每月组织村“两委”学习乡村振兴政策,多次邀请医院党总支书记到村讲授专题党课,将"健康中国"理念融入基层治理。
为强化党建对产业的赋能,她推动成立"党员产业先锋队",实行"支部牵头+党员示范+群众参与"模式。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发展冬早蔬菜,2025年带动全村种植西瓜210亩,冬早蔬菜726亩,花菜(西兰花)320亩,打造出"宏德生态花菜"区域品牌。
为提升村民思想觉悟,她发起"自强、诚信、感恩"主题教育活动,在她的倡导下,村里成立了"红白理事会""治安巡逻队",移风易俗成效显著。
宏德村党总支书记徐昌富说:"现在党员带头修路、带头种菜,群众跟得紧,村子有了凝聚力"。
筑基惠民,打造幸福生活家园
"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底色。"作为医疗系统干部,卢金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促成永胜县人民医院与宏德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。2023年以来,她先后组织2次大型义诊,为村民免费检测血压血糖、筛查白内障等疾病,建立健康档案400余份。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慢性病管理问题,她协调医院开通"家庭医生"服务专线,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。
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她争取单位支持捐赠价值2万元的移动音响设备,组建"乡村文艺队"。每当夜幕降临,村委会广场上便响起欢快的傈僳族调子,村民们跳起舞蹈、唱响丰收歌谣。
夕阳西下,卢金莲仍穿梭在田间地头。她的身影被拉得很长,仿佛要丈量这片土地的未来。在这位新时代的驻村干部身上,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,更见证了乡村振兴路上"山乡巨变"的生动实践。两年多的驻村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份责任,一份对宏德村发展的承诺,正如她笔记本扉页所写:"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"(来源:今日永胜)